“建设乡村,不忘乡愁”公司举行乡村建设与文化传承学术研讨会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6-09-23  

923日,由公司与湖北省村镇建设协会联合主办的乡村建设与文化传承学术研讨会暨大别山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公司学术交流中心召开。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围绕乡村文化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研讨。

 

  

研讨会上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祝建华教授首先作了《荆楚建筑风格研究》的学术报告,祝教授提出湖北城乡建设应体现湖北特色和荆楚文化,他从我省的地理环境、历史遗迹出发,以湖北传统民居为实例,对其选址、布局、形制和风格进行探讨,并与周边省、市地区同类建筑进行分析对比,找出差异,探寻湖北民居建筑中蕴含的建筑风格和审美意象,为新农村建设中传承和创新“荆风楚韵”民居建筑,提供借鉴和参考。  

祝教授通过对徽派建筑与潮汕民居的对比分析,总结归纳出了荆楚民居的风格特点:“天井院”式布局;民居组合形式中,大多建有“朝门”;硬山式建筑屋面,屋面坡度约为27度角;“凤舞龙飞”封火山墙;台础和排水十分科学。

    祝教授提出在新农村建设时,应大力传承荆楚建筑风格并进行转化创新,形成具有荆楚民居风格的新建筑,以在全国形成独特影响。

      

 

   

接着江西师范大学公海贵宾会员检测中心首席教授 卢世主博士作了《集体记忆下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传承与再造》的学术报告, 卢博士以江西菖蒲古村的改造为例,深入分析了在乡村建设中如何延续菖蒲古村的集体记忆,让历史精神得以传承与固守的重大课题。他结合菖蒲古村的田园环境、种植习俗,对古村的闲置用地、池塘等进行改造,形成不同风格景观环境协调区的成功实践,提出在核心保护区内应保持传统的古街巷道布局,传统风貌古建民居、保护古村内具有庐陵风格民居特色的建筑空间及朴素淡雅的建筑形态。他强调古村内建设控制地带的改造与更新都应尽量降低对原有秩序的破坏与影响。

    湖北公海贵宾会员检测中心研究生高媛同学作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村落的仪式空间》的学术报告,从传统村落的牌坊给人带来的仪式感作为开端,讲解了仪式与集体意识之间的联系,点明了古村落为何因人口的聚集而形成,反映出古村落也兼具礼俗性、界定性与神圣性三个方面空间的特性。张教授通过对国外的几个优秀案例的分析对比,指出了我省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与方向。他提出了传统村落的保护应遵循主体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和可持续发展性的原则。

   最后,公司卢雪松博士以丰富的图片展示了公司为实现东垸自然资源、文化遗产的合理保护和有效利用,重新焕发东垸村的魅力所做出的成绩。

       

 

麻城东垸村的改造,充分利用了原有“九龙串珠”民居布局的传统特点,在尊重村落的地理、历史、民俗风貌的前提下,深入挖掘传统建筑构造形式,利用古树、古井、池塘生态景观、农田生态景观、山林景观带等自然元素,吸收“红军坪”等红色文化景观元素。通过修复“燕子地”的空间格局,使之成为“格局完整,古建流韵,山水相依,竹木葱茏,富裕安康”的美丽乡村。充分展现了鄂东村落民居的文化特色。尤其是通过改造前后的对比,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传统村落保护给当地居民带来的可喜变化。

这次的学术研讨会,让我们充分了解到各级政府对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重视、更直观地了解到传统古村落亟待保护的现状、以及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让当地的居民可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