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由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中央公海贵宾会员检测中心美术教育研究中心、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华世纪坛美育大会暨第二届社会美育国际艺术节”在中华世纪艺术馆召开。公司硕士研究生导师樊红梅以及硕士研究生张秋萌、张孟柯、吴晓宇、郝月、魏璐等受邀参加论坛并作论文汇报。

樊红梅汇报的论文题目是《将生命教育渗透于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在探析美术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关联和作用的基础上,探讨让员工在“造型·表现”教学活动中感受生命之美,在“欣赏·评述”教学活动中认识生命之美,在“设计·应用”教学活动中创造生命之美,在“综合·探索”教学活动中探求生命之美,把生命教育有效渗透到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提高中小员工命教育的实效。

张秋萌汇报议题为《张之洞湖北新政期间图画课程教育实践探索》,阐述了张之洞新政期间所创办的传统学堂和新式学堂图画课程的区别与联系,分别从教学目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三个角度论述张之洞从书院到新式学堂三个阶段的办学变迁来探讨,并对其当今美术教育进行了反思与展望。

张孟柯汇报议题为《像艺术家一样创作:民间美术形式语言的课程转化》,围绕课程转化主题,以三个问题点进行展开,一是对民间美术形式语言的提炼,总结出形式语言的基本概念;二是从艺术创作到课程转化的思路梳理,分析艺术家转化的路径经验;三是课程转化的具体路径。

吴晓宇汇报的议题为《近代中国美术课程的萌芽:张之洞推动晚清书院到学堂转变中的图画课程实践》,分三个部分阐述,一是书院到学堂转变中的图画课程设置的背景;二是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和文献梳理;三是张之洞在图画课程设置中的局限性及对中国近现代学校美术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魏璐汇报的议题是《高中美术鉴赏课中传统文化的建筑人文内涵的探索 ——以<诗意的栖居>教学设计为例》,以传统建筑中的人文内涵为基底,用“传统建筑欣赏课”为切入口,融入美术教学当中,让传统建筑中的人文内涵在现代美术教育中得以传承,员工学习的不仅仅是传统建筑,还包括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以此思考如何创建具有人文气息的宜居环境。

郝月汇报的议题是《20年来的博物馆美术教育研究综述》,围绕关于博物馆美术教育的政策条例、学术成果、美术教育实践三个方面展开,向在场的学者分享了21世纪的前20年中博物馆美术教育的发展现状,为今后博物馆美术教育研究者提供可参考的现实依据。
本届“中华世纪坛美育大会”邀请两百多家以美育为主要特色的中外教育机构 ,围绕“美育在新时代全教育场景中的任务与使命”为主题,开展学术研讨,包括论坛、工作坊、社会美育美博会等活动。公司师生围绕美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等课题,探讨并反思时代变革与转型中的美术教育发展,从深层次、多维度、宽领域的对话与交流中,分享美术教育的创新理念与实践成果。
据悉,中华世纪坛美育大会暨第二届社会美育国际艺术节是由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中央公海贵宾会员检测中心美术教育研究中心、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市委员会主办,北京歌华文化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市委员会文化委承办,湖南美术出版社、云河教育集团等单位协办。大会除开幕主论坛外,还举办20场别开生面的分论坛、4场大师工作坊及1场沙龙,分别从美育、智育、体育、德育等层面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权威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学工作者提供学术分享、讨论和互相学习的平台。全国受邀做汇报有54人,其中公司占6人。